查看原文
其他

经典咏流传:《诗经··秦风·蒹葭》| 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

请您关注➤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-07-31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d05114rgxjh


蒹葭

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


今天我想为大家品读的是《诗经·秦风》中的名作——《蒹葭》,诗云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。白露未已,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”

我记得当年跟我的老师学这首诗的时候,我的一位导师是国学大师钱仲联(钱仲联(1908-2003),号梦苕,浙江湖州人,生于江苏常熟。著名诗人、词人、古典文学研究专家,国学大师。苏州大学终身教授。钱先生1926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馆,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、无锡国学专修馆、南京中央大学、南京师范学院、江苏师范学院(苏州大学前身)、苏州大学。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,先生被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。)先生的关门弟子,主攻诗词吟诵之学。钱老师是南派吟诵大师,古代的诗词不像我们今天用所谓朗诵的语调去朗诵,他们都是吟诵出来了,其实都是带着音乐的节奏了,所以“诗歌诗歌,诗而歌之”。当时学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有疑问,因为用古诗吟诵的方法,他是这么唱的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蒹葭采采。白露未已,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”

这是古诗词的吟诵方法,我相信很多朋友还是第一次听到,尤其是这种南派吟诵。我当时跟老师学了之后,我就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,因为我们知道这首诗改成白话文之后,还有一种唱法,“绿草苍苍,白雾茫茫。”这是琼瑶小说《在水一方》里头的主题歌,拍成电视剧、电影之后,我记得应该是90年代的时候,传入大陆之后,唱遍神州。而小说和主题歌都叫《在水一方》,那么凄婉,和我们初读这首诗的感觉是一样的,甚至琼瑶的小说本身也是悲凉伤感的。我记得是刘雪华演的主人公杜小双,而著名的秦汉演的男主人公朱诗尧。杜小双是个孤儿,后来寄人篱下在朱家,而朱诗尧默默地爱她。两个人的爱情缠绵悱恻、悲凉、伤感,和这首音乐完全吻合。

所以我记得当时问我的老师,为什么吟诵听上去不是那么伤感呢?这首诗到底是不是一首悲凉的爱情诗呢?当然首先要问这首诗是不是爱情诗?因为古代有几种说法。有人说它是一种寓意了政治内容在里头的政治寓意诗。比如说《毛诗序》就说:“蒹葭,刺襄公也。未能用周礼,将无以固其国。”这说的就是秦襄公没有用周礼来治国,所以当事人用《蒹葭》这首民歌来讽刺秦襄公。但是这种说法也非定论,我们还是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看待。人间自是有情诗,此爱不关秦襄公。那么对于《蒹葭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怎样的情感?

我记得当年应台湾一所大学的要求,写过一篇小文章,叫做《初秋的短想》,就是论的这首诗。文曰:说到秋,总也离不开愁。诗人吴文英(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《宋史》无传。一生未第,游幕终身。于苏、杭、越三地居留最久。并以苏州为中心,北上到过淮安、镇江,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、无锡惠山,及茹霅二溪。游踪所至,每有题咏。晚年一度客居越州,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,后“困踬以死”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)说“何处合成愁,离人心上秋”(吴文英《唐多令•惜别》,“何处合成愁。离人心上秋。纵芭蕉、不雨也飕飕。都道晚凉天气好,有明月、怕登楼。年事梦中休。花空烟水流。燕辞归、客尚淹留。垂柳不萦裙带住。漫长是、系行舟。”),大概是对秋愁最著名的论断了。黛玉也说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嘛,其情愫更是苦不堪言。“草木摇落兮而天下秋”,秋的哀婉却也难免。但我以为,如同春天分为早春和暮春,秋天也要分初秋、深秋而分别对待的。

人们盼望春天,丰子恺则曰不然,初春料峭,正是乍暖还寒时候、最难将息,是谈不上半分舒适的。至若暮春,杂花生树、温暖而充满希望,才是人们渴望的春天。而秋天大致相反,深秋肃杀,令人生哀,愁字且在此景最佳;但初秋不然,甚至大相径庭,乃至有实力和暮春的温暖PK一下。初秋的时节,暑气消退,天高云淡,想一下便觉神清气爽,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?破一个鲜明的迷局,最能说明问题。《诗经》里的《蒹葭》曼妙万状,历来为人称道,写的正是初秋的季节,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”千百年来引了人们多少喟叹与遐想。清人沈德潜说它“苍凉弥渺”(“苍凉弥渺,欲即转离。名人画本不能到也。”),近人吴闿生(吴闿生(1877——1950)号北江,学者尊称北江先生,吴汝纶之子。安徽枞阳人。曾留学日本。清末任度支部财政处总办。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、国务院参议。1928年后,任奉天萃升书院教授、北京古学院文学研究员。著有《周易大义》、《尚书大义》、《诗义会通》、《古文范》、《吉金文录》等。)说它“景色凄清”(出自吴闿生《诗义会通》,“景色凄清,烟波万状。委婉回环,一唱三叹。”吕思勉:昔人读书之弊,在于不甚讲门径,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,而不甚下切实功夫:二者皆弊也。),台湾女作家琼瑶更因此作《在水一方》的小说,后拍成电视剧热映,主题歌《在水一方》的现代诗演绎,更是尽了哀婉的极致。可这个发生在初秋日子里的爱情故事,其情感色彩,真的是那么哀婉吗?

“蒹葭”,今人多理解成芦苇,实际上指的是水边细长的水草,或者有芦苇,却不止于芦苇。关键是“白露为霜”这一句,不论是说白露的节气,还是有白露凝成了霜的模样,但总是白露前后初秋时节。元代的《农书》(元朝统治中国97年,时间虽不算很长,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。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《农桑辑要》,此后有《王祯农书》和《农桑衣食撮要》。三书中尤以《王祯农书》影响最大。)记载说,白露时晴朗湿润,多微风。这样的日子里,谁的心情会糟糕得起来呢?更让人容易误解的是“苍苍”、“萋萋”、“采采”,三个同义复沓的词汇,本来是形容水草丰茂的样子,“苍苍”和“萋萋”的音韵,却凭空给了人们暗淡的想象。尤其是“萋萋”一词,本与“采采”同意,字面非常欢悦,是形容水草极丰茂、极旺盛的绿意,却被琼瑶直接改成了凄凉的凄,“凄凄”两点水的“凄”和草字头的“萋”不是一样的,改成了凄凉的“凄”自然平添了无限的凄凉。所以这样的景色不是哀景,是乐景。

蒹葭=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=


那么情感呢?处暑之后就是白露,却还未至秋分,天气刚转凉,正是宜人的郊外,小伙子与姑娘在此约会,又或者有位佳人让这位秦地的小伙子一见倾心。他寻寻觅觅,溯流而上,而姑娘或藏而不见,或渐行渐远,却并不消失。所以总是宛在水中央,就像俚曲里唱的那样,“爱情就像捉迷藏”,小伙子追求的道路因此平添了些怅惘,也不过是情理之中的插曲。若说哀婉已属勉强,哪里有曲中谱得那般断肠。我想先民在《诗经》的时代,应该是很爽朗、很健康的,这从十五《国风》里最可以看得出来。不论是小伙子与静女约会时候的搔首踟蹰,还是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”的有女求士(闻一多说:“女之求士也,相投之以木瓜,示愿以身相许之意,士亦嘉纳其意,因报之以琼瑶以定情也……”《诗经》中的婚恋诗因其数量多、题材广、表现手法丰富而为后世治《诗经》者津津乐道。学界一般将《诗经》中的婚恋诗分为“恋爱诗”和“婚姻诗”两部分,并又将恋爱诗分为“士求女”之诗、“女求士”之诗以及分不清主动者是男是女的恋爱诗三类。(权且这样理解有“女求士”这四个字吧,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了,这些情怀都明白如话,都有着可以想象的自然与流畅。即使是《国风·卫风·氓》中的弃妇,有两句决绝的抱怨,也不做无病的呻吟,更何况是属于秦地《秦风》中的男女呢。

如此说来,《蒹葭》写得实在应该是这样的景象:初秋的时节,天高云淡,清风如拂面的画笔,却画不出丰美的水岸与岸边岛里的绿草依依,美丽的爱情一幕在这里上演,余音不绝如缕,却有一抹隶属情爱的淡淡惆怅挂在远远的天边。这是两千年前的爱情,纯洁透明得和今天一样;这是两千年前的秋天,和今天一样。我这篇小文章主要的意图,是辩解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初秋这个时间的蒹葭男女约会,在水一方求之不得,蒹葭苍苍和蒹葭萋萋都不是苍凉的“苍”,也不是凄凉的”凄”,而是绿草丰美、绿意盎然的意思。而姑娘和小伙子在这里约会,也不是姑娘拒绝了小伙子的追求,而是和他捉迷藏,让小伙子“溯洄从之”、“溯游从之”,又总是追不到,所以“宛在水中央”,“宛在水中央”说明这个姑娘并没有离开。

如果你还记得《射雕英雄传》,你就知道,黄蓉和郭靖在约会的时候,曾经也这样戏弄过郭靖,郭靖很着急,而黄蓉本来就精灵古怪,所以这两个人并不是爱情的悲剧。姑娘也没有拒绝小伙子,“宛在水中央”、“宛在水中坻”、“宛在水中沚”都是若隐若现。“所谓伊人”在郊外的水中岛里与小伙子约会,这种爽朗的情感,怎么能谈得上哀婉凄凉呢?

事实上,在《诗经》的爱情诗里,也绝少有这种哀婉凄凉之作。诗经时代的爱情,就像初秋爽朗的天气,晴朗、温润、多微风,这才是《蒹葭》背后的爱情之美。


《经典咏流传》第一季合集(诗词歌曲57首)

经典咏流传:汪国真《山高路远》
经典咏流传:余光中《乡愁》
经典咏流传:汉乐府《 长歌行》
经典咏流传: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
经典咏流传:周兴嗣《千字文》
经典咏流传: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经典咏流传:杜荀鹤《小松》
经典咏流传: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

图文来源于经典诗词国学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